传承创新,大道至简 ——访著名艺术家周存玉

2023-10-25 14:18 赵毅

周存玉现任江苏省雕塑家协会副主席,具有美术家、雕塑家、工艺美术大师、非遗锻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文艺评论家等多重身份。具有国家一级美术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海洋大学艺术学院签约教授等职称和资格。他在书画创新,陶瓷艺术设计,非遗传承与跨类艺术融合发展方面有着深刻思考与实践,作品曾多次获国家级金奖。看着他一件件艺术作品魔幻般地出现在眼前,仿佛一束束美丽的阳光、一阵阵和煦的春风、一轮轮柔美细腻的涟漪,给了我一股奢华的视觉,一束灵光在心头闪耀,心灵享受着一场艺术的盛宴。

微信图片_20231025142203.jpg

原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林阳与周存玉

周存玉是一位跨界艺术家。全国政协委员,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著名书法家林阳在评价周存玉艺术成就时说:“在艺术上,周存玉是从一个山头沿着山脊走向另一个山头的,而不是攀上一座山峰下来再攀上另一座山峰的,因此,他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周存玉本人觉得自己没有跨界,无论是书画、雕塑还是陶艺,他认为自己始终是在美术这个圈子里转悠,所做的无非是造型工作。

周存玉也喜欢诗歌,近些年他写了几百首诗歌,可是,他说写诗只是用来消磨时间,因为他不会下棋、不会打牌,于是,在出差的途中或者在无法干活的环境里,写作就成了他消磨时间的手段。至于坐禅、站桩、打拳他认为这些都是健身的手段,是保持健康身心的方法,这些都是为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服务的,算不上什么。

周存玉是江苏省非遗锻铜技艺的代表性传人,锻铜这种工艺运用于雕塑和工艺品的创作,是雕塑和工艺品作品的成型工艺。在周存玉看来,锻铜就是雕塑或者工艺品的成型工艺,它和泥塑、翻模一样,都是雕塑制作的一个环节而已。锻铜艺术历史悠长,锻铜是铸铜的铸后工艺,也就是说锻铜工艺是与铸铜工艺相伴而生的姊妹工艺, 锻铜同样能够制作许多铸铜不便制作的物品,如战国时期的青铜兵器,如青铜矛、青铜剑、钺、戟等,这些兵器在经过铸造后,还需要经过锻造流程,以确保其实用性。此外,古塔桥梁、圆雕浮雕、家具器皿、挂件摆件等皆可锻造,锻铜以其极具表现力和美感的特性,成为一种备受青睐的工艺形式。锻铜工艺不仅被工匠所运用,也被艺术家如周存玉所钟爱。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锻铜需要耗费大量的体力劳动。

《初夏山色》69X69cm.jpg

画作《初夏山色

周存玉从小便在父亲的教导下学习锻铜、木雕艺术和书法绘画。他回忆道,小时候他对成为艺术家的想法并未抱有太大期望,反而更倾向于成为一个“侠客”、“剑客”之类的人物。家中丰富的古书丰富了他的精神世界,而为了理解古书中的繁体字,他早已熟练使用字典。周存玉自8岁起便开始帮助父亲做家务,并在空闲时间学习打造物品。他对父亲的作品赞不绝口,并在心中记下父亲的技艺。一天,当他表达出对锻铜的兴趣时,父亲毫不犹豫地给予支持。自此以后,周存玉的一生便与锻铜紧密相连。如今,在周存玉的工作室墙上,挂着父亲锻制的老寿星作品,象征着家族技艺的传承。

在坚硬的黄铜上,老寿星的一根根胡须拉得自然、流畅,没有一点锻打的痕迹。这需要硬功夫和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周存玉的父亲一点点拉出胡须,用了四五天时间,慢慢地敲打出来。周存玉表示自己虽然造型变化和抽象能力较强,但基本功仍需不断锤炼和提高。他边上学边学艺,锻铜需要力气,他从8岁开始便开始练习倒立、扎马步等基本功。总的来说,周存玉的故事展示了一个家族技艺的传承过程,以及一位年轻人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他从父亲那里学到了宝贵的技艺和坚韧的精神,而他的作品也成为了家族技艺的象征和传承。

14岁时,他正式跟随父亲学习手艺。夏天在火炉边锻铜工作辛苦,热得汗流浃背,飞溅的火星烧破衣服,灼伤手臂。他用锤子和錾子练习锻錾,一不小心锤子就会打在手上,导致左手大拇指关节处肿胀。经过长时间磨砺,他双手磨出了一层老茧。他肘部整天放在铁板上支撑着,一天天磨砺,形成了一块茧子。成长的道路艰难而漫长,但他坚信前方有更广阔的攀登空间。上世纪90年代初,周存玉到北京学习深造,接触到了国内外各种稀奇的艺术形式。中国写意画和西方素描写实的元素如同春雨,滋润着他的心田。这使他更加坚定地认为:中国人应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艺术形式,可以融合西方元素,但绝不能失去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

2000年后,他摆脱了迷茫和混沌的状态,清晰地认识到工艺美术大师与艺术家之间的界限。他发现,锻铜工艺的结果并非取决于其应用在何种造型上,而是取决于造型中所蕴含的艺术价值。一件工艺品是否为艺术品,并非由其制作工艺决定,而是由其所蕴含的艺术价值决定。

《双铜梁紫砂壶》.jpg

《双铜梁紫砂壶》

周存玉的成长之路充满了挑战和困难,但他通过不懈的努力让自己的艺术世界变得更加宽广。周存玉是一位充满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艺术家。他的书法作品以碑帖双修的方式呈现,将碑的骨力和帖的韵味完美融合在一起,使得作品既有形神兼备的特点,又具有金石气息。他的锻铜、书法同样充满创意,将书法与锻铜相结合,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周存玉的山水画作品则注重写生和自然师法,他用心去感受自然之美,并将这种感受融入到画作之中。他的绘画立足于传统的同时,又具有时代的气息,尤其强调意境之美,其山水画的“意境”之“意”,是一种从具象到抽象、从意象到诗境的“意”,是一种从自然、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意”,是一种朴茂中见灵秀的“意”。它不隐晦、不张扬、不狂野、不做作。无论是幽径林深的沟谷、气势雄伟的山川无不透露出从容静雅、心随意远的朴实和超然。与概念化、符号化的山水画不同,他的山水画呈现出一种亲近自然的山水图式。

除去外出开会学习,他很注意充分利用点滴时间读书、临帖、画画。他居住在三层小楼,一楼是仓库,二楼是展览馆,三楼则是他的工作室。工作室里堆满了书籍和杂志,他个人收藏了一万多册书。他对于下棋打牌毫无兴趣,而是将点点滴滴的时间用于学习、创作和锻铜。无论是在大巴还是高铁上,他都会利用闲暇时间读书或写作、整理文稿。他认为六十岁以后才真正开始领悟,之前的几十年都是在传统的思维习惯下耕耘。他认为,我们的思维习惯往往来源于学习和经验,但这种惯性也会限制我们的创新能力。为了打破这种惯性,他建议我们尝试新的思维方式,挑战我们的假设和常规做法。

吴政隆参观周存玉艺术馆时对周存玉说:“你一定要把你的技艺传承下去,让我们传统的技艺后继有人,发扬光大”。.jpg

原江苏省委书记吴政隆(现任国务院秘书长)参观周存玉艺术馆时对周存玉说:“你一定要把你的技艺传承下去,让我们传统的技艺后继有人,发扬光大”。

周存玉的艺术成就源于他对艺术事业的热爱和专业精神。他的作品不仅专业,而且充满灵感,让人赏心悦目。站在他的作品前,人们很容易被其魅力所吸引,获得美好的欣赏体验。他的实力和才华使他成为画坛上备受赞誉的艺术家。他的《宁静的木头》作品,灵感来源于对几块木头的仔细观察和巧妙运用。作品巧妙地利用木头的自然纹理,呈现出一种宁静、安详的自然之美。在2012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博览会上,他的这件作品荣获多项大奖。

另一件作品则追求抽象和写意,从古人的诗句中汲取灵感,通过骏马的肢体语言展现出主题思想。

总的来说,周存玉是一位才华横溢、富有创新精神的艺术家,他的艺术成就和坚韧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在塑造传说人物的神像时,都需要把握形体的真实。周存玉创作了江苏云台山玉女峰的景观型地标《吉祥玉女》。这个作品难度很大,对玉女的塑造太过神仙化,老百姓难以接受。但如果过于俗气,又会使之百姓化和民俗化,变成村姑。他尝试了几十遍稿子,却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于是他放下了手中的工作,四处走走看看,寻找灵感。在上海的一家酒店,他遇到了几个艺术学院的女学生,他眼前一亮,发现她们具有一种超凡脱俗的美。经过商量,他拍下了她们的照片,将她们组合成一个人,展现出最优秀的一面。

雕塑《吉祥玉女》_副本.jpg

雕塑《吉祥玉女》

如今,一座高8.34米,由70多块锻铜组成,采用中国传统的铜焊工艺连接成一体的《吉祥玉女》,矗立在江苏最高峰云台山玉女峰上。“玉女”脚踏“祥云”,双手托着如意。她的服饰并不华丽,全身上下也没有多少饰物,但她庄重矜持、意志洒脱、神采奕奕、柔丽飘逸,令无数游客驻足观赏。

他的作品不仅获得了多项大奖,如“2011年度中国人居范例规划设计方案大赛-景观设计方案”金奖等,还创作了《观音》等作品荣获了江苏省民间工艺美术最高奖“迎春花奖”。周存玉在创作雕塑时注重细节处理,将雕塑的文化内涵与周围自然环境完美融合在一起,安放在那里,与环境和谐相处,顺应自然。有人看了雕塑后指出沈云沛的服装胸前少了一块官衔的官补,并不真实。周存玉听说了这件事后,嘴角荡起一缕笑容,云淡风轻地解释说:“他们不了解晚清官员的真实情况。”确实如此,艺术家在创作作品时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他曾经几上北京,走访专家,查阅历史资料等细节工作。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清朝官员在非正式场合是可以穿着官补之外的服饰的。周存玉将乡贤沈云沛的不戴官补的雕塑置于海州公园,使其在百姓间呈现,显得亲切和蔼。

最近,已过耳顺之年的周存玉反思多了起来,或许我们应当明白,艺术作为一种极具主观性的形式,每位艺术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和风格。尝试用新的思维方式,或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换个思路也许是一种开悟。然而,开悟往往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并接受自己的局限性,挑战思维惯性,尝试新的表现方式和风格,有助于更深入地表达我们的想法和情感。艺术家的灵感往往来自于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对艺术的思考。我们应不断探索、学习和挑战,以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我们的艺术观点。

周存玉认为文化修养是艺术升华的根基。书画艺术是一种高度抽象和概括的艺术形式,它不仅要求艺术家具备扎实的绘画技巧和书法功底,还需要具备深厚的文化修养和思想内涵。文化修养包括对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储备和领悟能力。这些领域的知识可以帮助艺术家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世界,从而在艺术创作中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例如,在书画艺术中,艺术家需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学思想,才能更好地领悟中国画的精髓和神韵;需要了解西方现代艺术和美学思潮,才能更好地把握西方画的特点和创新。此外,对于历史事件、文学名著等文化背景的了解,也可以为艺术家提供更多的创作素材和灵感。总之,只有具备深厚的文化修养和思想内涵,才能创作出真正意义上的优秀作品。

周存玉说:“传承是我们的责任与义务,传承就是筑建我们的根基,打好我们的基础,没有传承就谈不上创新。当你的文化知识、专业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时,你应该走入做减法的阶段,往往可以通过最简单的方式来体现你的作品形态与内在精神,也就是大道至简。这个观念在很多领域都有体现,包括艺术;大道至简就是艺术本质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