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宜兴: 张毓阳的陶刻艺术

2022-09-07 15:11 长三角杂志

手艺是有温度的,这种温度,是借由物来传递的情感和寄托。古代巧工制陶为器,流传至今,它的身上保留着古老的质朴与浪漫,陶业代代相传,陶艺作品异彩纷呈,从这里走出的能工巧匠灿若星河。其中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张毓阳,在高手如林的紫砂陶艺界,可谓独树一帜!

l18r.png


跳出农门


张毓阳“以刀代笔,以刻代画”的创作实力,来自于他几十年如一日的勤奋和天赋。1977年张毓阳出生于江苏宜兴市一个小乡镇,是地道的江南农村孩子,小时候父母最大的愿望是希望他好好读书,跳出农门不要在家里种田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中考中他数理化只丢3分总分660分的优异成绩,超过省宜中分数线,酷爱艺术的他还是毅然选择了常州纺校美术专业。经过学院艺术教育的老师引导和系统训练,使张毓阳在见识、技法、理论、思想上都有更深的理解。


痴迷技艺


张毓阳学习艺术知识的同时,酷爱哲学历史,虽然很多时候都是囫囵吞枣似懂非懂的,但以他特有的毅力坚持着,甚至每天都能看到他在晚上坚持练习书法!1997年张毓阳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他选择留在常州,痴迷艺术的他在工作之余坚持书画,故乡的情结使他迷恋起陶艺,他把自己擅长的书画选择在紫砂陶瓷上展现。


陶刻,是紫砂壶最为常见的装饰技法之一,是一种融合金石、书法、绘画、历史、文学、美学等诸多学问的综合艺术形式。这种在紫砂表面刻绘的技艺,能够让紫砂艺术品变得更具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与普通的书画不同,在紫砂上进行刻画显得更为立体、难度也更大——在砂质、弧面的紫砂作品上面采用刀具进行创作,不仅要注意刻画内容如何,还需要充分考虑与紫砂壶本身的协调性;只有当刻画内容与壶体形成自然协调的效果,才是锦上添花的装饰技法。


张毓阳以陶为艺,如痴如醉的坚持并不断探索,感悟自然,感知生活的诗意,并且逐步融会贯通,形成新的气息、新的思考、新的向往。

82gl.png


思维深造


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张毓阳的艺术实践也是表达他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一种感悟,一种思想,一种对美的发现和创造。传承因实用而生,因艺术而兴的紫砂器皿,最重要的落脚点依旧是人。张毓阳的感知、思想、行动也是它保持永远的鲜活的原动力。在他的巧妙构思下, 紫砂陶刻逐渐融入了金石、文学、书法、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 成为了集陶艺、文化智慧为一体的艺术珍品。而此时他思考最多的,是想要继续坚持陶艺创作,并且要有新的面貌,同时强烈感觉自己的知识、眼界、思路太狭窄了。


在2015年,张毓阳如愿进入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高研班,如饥似渴地全面学习工艺美术知识,在这两年多时间里,对各种工艺门类和艺术流派增进了了解,通过中西方最优秀工艺美术家思想的传导,作品的交流以及创作思路的探讨,不仅让他结识了全国各地优秀的工艺美术大师与同仁,更让他的思想有了新的领悟!


张毓阳作为一名陶艺从业者,但是骨子里透露出文人的儒雅和倜傥,他对于中国古典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深谙儒学、佛学、道学的要妙!精神常在书山墨海、古人先贤间遨游。鲜有人像他那样执着地学习陶刻以外的知识!我们在他的创作的如《祥和图系列》、《敦煌舞乐系列》、《福缘》等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对于这类传统题材的理解和把握!

crx5.png


开拓创新


开拓创新对于艺术家来说,是个必经之路,犹如凤凰涅槃。但是创新绝对不是靠猎奇,而是长年的默默坚守,张毓阳通过陶刻作为紫砂作品的语言, 通过它的语言向懂它、爱它的人传递着它的思想、它的情感。通过陶刻刀法的多样性,在紫砂上直接进行写刻凸显金石韵味,赋予其作品难得的峥嵘之气。如《四方安定》、《鱼跃龙门》、《孝感四方》等作品中,我们看到他为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进行尝试!他在寻找陶刻技艺的突破,在装饰、工艺、内容上寻求突破!


张毓阳凭借对中国文化的深爱,对艺术二十多年的孜孜追求!一路走来他的每一件作品都深刻反映他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审美,他在陶艺创作中致力于复兴和弘扬古典文化和美学。今年庆祝为建党100周年,张毓阳把木刻手法成功融入到陶刻作品中来,他创作的《征途》,通过毛泽东和延安小红军的人物形象和精神面貌表达,反映了红军在延安艰苦的窑洞生活和对革命取得胜利前景的坚定信心!刻绘画面简洁大方,刀法灵活,通过刻刀的不同走向把伟人的精神面貌和面部形态栩栩如生的表现出来!


持续迸发


紫砂陶艺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更是充分继承了民族文化的精髓, 而随着历史的发展,紫砂陶刻的内容逐渐丰富起来,工艺也在不断的更新。张毓阳将心中之美,通过“以刀代笔,以刻代画”,将紫砂朴素的气质与雕刻工艺的硬朗干脆融为一体,孕育出了“凛凛皆有风流气魄”的艺术效果,充盈着文化味和书卷气,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精神艺术品。


张毓阳在创作陶刻作品之前,首先对载体内蕴深入的解读,对表达的艺术语言进行深入的思考,对表达的思想和技法进行探索,使陶刻的内容思想与之契合,这样最终完成的作品才能呈现出和谐美和感染力。刀在泥上作画,这就极大地增加了这门艺术创作过程的难度,却也因此成就了紫砂陶刻独特的艺术性。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发达,知识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社会是一种共振的、同频的状态,不可能不受影响。当代艺术语境下的陶刻艺术,既要面临着对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的深入理解、临摹学习,还要面对现当代艺术,包括市场等诸多因素、诸多方面的问题,因此我们要雅俗共赏,让陶刻艺术展现新意,让好物与现代生活联名,受众不再局限于文人雅士,更让年轻人为之眼前一亮,从而带动文创事业的发展,让传统工艺有更大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