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浦炯:开拓一方中西兼容的新天地

2022-09-07 10:15 周描坤 石钢

江南名画家浦炯先生属鸡,抗战胜利那年,出生于太湖之滨无锡张泾镇的云坡上村,字云坡,号云坡上人。1959年,刚考入南京艺术学院附中的无锡青年董欣宾,偶闻家乡比自己小6岁的小弟浦炯之才名,专门回无锡乡间云坡上寻访,两人一见如故,从此浦炯与董欣宾一道,走上了一条对中国画艺术的不懈追求与奋斗之路。


1961年经上海画院著名山水画家贺天健先生推荐,浦炯和董欣宾先后成为大画家秦古柳先生的入室弟子。他们共同体悟学习国画艺术,苦练国画基本功。可喜的是他们先后考入南京艺术学院,董欣宾是刘海粟先生唯一的山水画研究生。他们虚心听取名师指导,刻苦钻研东西方不同的绘画技巧和艺术表现手法。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浦炯受业于谢海燕、苏天赐、徐明华、陈大羽、冯健亲、保彬、徐明华、杨培钊、曹辅銮、丁吉甫、李长白、周积寅、金士钦、金庚荣、陆国英等多位中西书画名家的指点,丰富提高了艺术创作技艺技巧,拓展了创作空间和意境,为其以后在艺术创作道路上走得更远、攀得更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董欣宾后来成为当代著名画家、美术理论家、美术教育家,被誉为国内山水画“南线”画风的领衔人物和新文人画和中国画学科建设的奠基人,与成为他内弟的浦炯先生,分别于上世纪80年代定居南京,在“风景常于险远处,而不畏艰难的有缘者方得之”的艺术创作道路上,他们兄弟二人相互鼓励,相互支持,各自攀登着属于自己的艺术高峰。数十年如弹指一挥间,董欣宾先生英年早逝,留下他心爱的小妹与浦炯相伴,继续辛勤地在国画创作园地中默默耕耘。


董欣宾先生曾感慨地说:“相比起来,浦炯才是真正的书画人,他除了作画,别的什么都不想……”对于浦炯的画,董欣宾亦有如下评语:“(浦炯)擅长国画人物、山水及书法,作品清秀洒脱,有较深的传统基本功,创意自成体格,题材十分广泛,尤其是人物精妙自然,毫无斧凿之痕迹,山水浑厚多变,长于用笔,设色工典而不媚俗。”(引自香港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世界美术家传》)。


董欣宾生前曾手书一联赠浦炯:“仗义不舍待时而化之,斯世文德全于忍处行。”并加了跋语:张泾为锡北名镇/文史彪炳千秋/有顾一时兄弟建万世师表/我与浦弟又一代千秋名节岂可败于一时/此对述怀寄意/甲戌年书赠炯弟思/兄欣宾。(顾氏兄弟是明朝东林党人顾宪成、顾允成,祖居张泾镇端居堂,此处将董、浦二人与二顾作比,对浦炯寄予厚望。)


从南京艺术学院毕业50多年来,浦炯长期从事书画创作,致力于中国画艺术新境界的探索。半个世纪的辛勤耕耘,浦炯先生在书画艺术创作与研究上,尤其在人物画方面独树一帜,形成了自成体系的浦炯艺术风格,取得了突出的艺术成就,开拓出一方中西兼容的书画新天地。


当代花鸟画大师喻继高先生10多年前对浦炯有过这样的评价:“浦炯谦谦君子也,讷于言。他写字作画非常刻苦,不事张扬炒作,守得住清贫寂寞,在当代书画家中十分罕见。他的画以书法为基础,线条明快,挺得住,有力度。我尤其喜欢他的佛菩萨造像。观音的开相庄重慈悲,取法于云冈等石窟,体现正视正念之求;无量寿佛人物头顶夸张,寿眉垂胸,长须过膝,稳重厚实。他还兼习山水花鸟,皆有特色。”


作家柯文辉老友特别推崇浦炯先生的处世与艺术之道,浦先生对各种名利现象看得仔细,无动于衷,十分难能可贵。浦炯认为,画家仅仅应该享受创作过程,一切对非艺术因素的苦苦追求只会制造泡沫与觉醒后虚度岁月的悔恨。他清醒地警告自己:浮生甚短,全力治学都不够用,沉潜此心,天天练笔墨写生,防止源泉枯涸,完善自我,与人无争。学会横看世界,竖观历史,咀嚼自身渺小,谢绝炒作,人狂我狷,活得宁静充实。


浦炯和他的画


徐明华


我认识浦炯是在1969年,当时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和南京艺术学院,再加上省戏校合并,成立了江苏省革命文艺学校。因文革还没有结束,当时的应届毕业生都推迟了毕业时间。浦炯是一位为人非常诚恳、非常实在的人,平时不爱多讲话。浦炯很早就在无锡家乡跟着秦古柳先生学习国画了,在南艺他又接触了西洋绘画,因此他中西画都有很好的基础。


1976年我第二次遇到他已经是在连云港,我们学校的一些年轻教师去海港深入生活搞创作。当时浦炯毕业以后分配到建港指挥部,他为建港指挥部画了三张大画,画的是海港的风景,场面巨大,材料是水粉或是油画,画得相当不错,给我留下很深印象。以后他离开了连云港,再去港口就没有再见到了,但我有次翻到一本书法刊物,里面有一篇文章是介绍浦炯的书法作品。


后来他又调回了南京,重新有了联系,在他家中看到他的许多中国画作品。他人物、山水、花鸟都画,题材广泛。我特别喜爱他画的人物画,有的人物用笔不多,但很有性格,很有情趣,也有的人物是用很多的线条来塑造形象。他用的线是传统的方法,但造型看来是得益于西画功底。他喜欢探索新方法,有些画融进了更多的色彩。他做着各种尝试,他在不断的创造中进步。


墨与色的交响——话说浦炯笔锋下的魔力


丁涛


很难相信,一个外表温文尔雅、寡言少语的书画家浦炯,笔下的作品却是那么热烈奔放和生机勃发!作者无以复加地钟情于书画,其胸中的审美元素,常常为欲罢不能的创作灵感所点燃,而迹化为个性昭然、博人共鸣的丹青佳构,在艺术领域,开拓了又一方中西兼容的书画新天地。


浦炯这位不事炒作、笔耕不辍的“云坡上人”,出生于荡漾着浓郁文化气息的江南水乡——无锡张泾;且从小便结缘于书画,“爱得如痴如醉”,并因此受到下乡采风的著名画家贺天健先生的赏识,经介绍推荐,而拜师于著名画家秦古柳先生门下。有幸一开始就受到书香、墨香的熏染。1965年考进南艺后,带有综合性的事艺特点,使他有机会接触到中国画、西洋画、工艺美术等不同艺术门类,加之相关理论课的教育,让浦炯的艺术基因,迅速得到充实和壮大。西洋画直接得益于苏天赐、杨培钊、冯健亲、曹辅銮等名师的教诲;中国画,则受到谢海燕、陈大羽、罗叔子、李长白等名师的影响,视野为之拓宽,境界为之提升。另外,其至亲董欣宾先生的创作思想和书画实践,所给予他的启示和帮助亦使他终身收益。种种优良的客观条件作用于他的悟性和勤勉,通过几十年的努力,终将形成了作者“无法而法”、墨色交响并富于魔力的新颖图式,为人们的精神餐饮,提供了美好的绿色佳肴。长处在于以下几方面:


墨色交响、泼写并举,构成画面的显著特征。


这里既涉及技术层面,更联系着艺术情趣。画作《万物皆生灵,我画已无法》,虽称无法,其实是绝去常见的程式套路而自闯新法的至法!紧扣“万物皆生灵”的题旨,作者随情、随意纵笔,随墨、随色泼写,不拘一格地造就了一种自然绚烂感、生态博大感!深墨、亮墨、焦墨,大点、中点、小点,长线、短线、粗线、细线,石绿、石青、粉黄、朱砂,等等,宛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自由无拘地欢聚于一堂,而生发出茅亭、高人、山石、峰峦、瀑布、流云,在幻变的时空中,定格于一种开阔无垠的奇妙意境!他如《皖南秋色》《夕照爱炊烟》《重彩江南》《匡庐紫芙蓉》等等,与之皆有异曲同工之趣。另一方面,还有一类以墨为主、以色为辅的作品,如《皖南晨曦》《美在徽州别家春》等,作者充分张扬“墨分五色”的功能,在浓墨、淡墨、破墨、积墨、泼墨、宿墨的运作中,守度于“肥不臃肿,瘦不枯羸”,让艺术光彩永驻画面。


线面对照、虚实照应,凝聚着传统书画的品格


“骨法用笔”,向为中国画衡量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黄宾虹说, “用笔之功力,如挽强弓,如举九鼎。力有一分不足,即是勉强,不能自然。自然是活,勉强即死。”所幸者,浦炯涉画之初就受到了较为严格的笔墨训练。秦古柳先生笔用长锋、投入情感站着作画的势态,使他永志难忘。老师所说“墨中须要存苍润,笔法还需入有无”“作画要大胆落笔,细心收拾”的教导犹言在耳。在创作中,浦炯的驱墨运色,总是力求线面对照有致,计白当黑、虚实相生,而奏响“气韵生动”的画面旋律。他的用线,劲辣而俏美,用墨则滋润多韵。具有传统神采的画作《山清水秀得静气》,与前述泼彩泼墨的作品格调、意境迥异,而令人赏心悦目的审美精神却是一致的。同样以线、面、墨色构成有意味山水画的作品,如《神女峰下碎叶岩》《举杯邀月图》等,书写性浓郁而横生妙趣。在“禅心墨相”的系列画图中,除墨彩纷披的《牡丹仙子》《湘云春眠醒》外,《南海观世音菩萨》《太白像》《龙女牧羊》等作品,很重视线、面和虚实的艺术驾驭。特别是《华清池》,对于唐玄宗爱妻杨贵妃的刻画,可谓匠心独运、美不胜言,线面对比、黑白照应有情有趣有味,堪称上乘之作。他如《达摩面壁图》,其静坐入禅、神态毕现的笔墨,与其他人的表现大相径庭,而尽显独创性的面貌。


中西结合、美美与共,其旨趣使画作醒人耳目


翻阅浦炯的作品,得到一个强烈的印象是,画作彰显了一种富有作者个性、融汇中西艺术语言的探索和表达,一种不拘程式、唯美是举、高扬艺术本体内质的创作跃动。1912年刘海粟大师与画友创办“上海图画美术院”时,曾有三条宣言,第一条是“我们要发展东方固有的艺术,研究西方艺术的蕴奥”,浦炯多年来融汇中西的书画创作,不正是在这一理念指导下的实践求证么!前辈艺术大师们,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及至赵无极、吴冠中等人面貌殊异的绘画作品,都是在“洋为中用”的心思中求索、揖别固有模式的创新尝试,是将传统绘画向现代转型的成功实践。作为后继者的浦炯,这不中不西、亦中亦西的画作,也正是作者指向明确、精心励志努力的收获。2007年的《田园小曲》,图式似西画取景,墨晕介入,与蓝、绿、紫等色素的融汇,顿即造成了一种调性;而看那粉墙、黑瓦、树丛、栏杆、担水的农人,又得力于中国画的笔墨勾勒,真是中西兼容,韵味醉人。另一幅《迎春花》,亦是中西齐步后形成的欢娱、豁达、开阔的胜境!其他还有《青城后山》《秋兴杂诗吟》《野泉》《奇松》等,特色各异,共同点是,既有西洋画色彩铺排于画面,又有中国画笔墨飞舞于尺幅,既鲜艳又沉着,使中、西两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得到的作品则类似于混血儿那样肌体丰满、形神引人瞩目。


他的作品中,还有类似西洋画静物表现的笔墨色混用。如《陶罐·鲜花》《玻璃瓶·花》《瓶花》《荷花》等等,色彩亮丽多变,笔墨又处处为之“护航引路”,粉彩、浓墨展姿吟唱,力求集中、西绘事的审美特点于一体,可谓美美与共、别出心裁!


著名雕刻大师罗丹曾经颇见哲理地坦言:“艺术家的优良品质,无非是智慧、专心、真挚、意志”,又说,“你们要有非常深刻的、粗犷的真情,千万不要迟疑,把亲自感觉到的表达出来”,“要点是感动,是爱,是希望、颤栗、生活,在做艺术家之前,先要做一个人!” 我们将这位大师的教导和真知灼见,来对照接近古稀之年的著名画家浦炯及其艺术,精神比较吻合。也正因为如此,浦炯的书画艺术,才可能走在艺术正道上,创造性地阔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