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乡土,爱佑“青苗” ——江苏省如东县河口镇于港初级中学孙云云

2024-03-06 13:21 张建

什么是播种者的喜悦呢?倚锄望,处处已有青青之痕……

作为一名乡村教师,她植根农村教育,热情忘我;坚守教学第一线,成绩斐然;她以一位“农人”的对幼苗的情意,用平凡而崇高的师德之光,为农村孩子照亮了一片清纯的天地!

永远记得初秋那个美丽的清晨,小王披着霞光向她奔来,“老师,我昨天梦见我妈了,我可以也叫你妈妈吗?”从此,“爱心妈妈”成了她最暖心的称呼。她就是江苏省如东县河口镇于港初级中学教师孙云云。

图片10.png

爱驻心田,留守儿童的“爱心妈妈”

孙云云坚守乡村教育二十多年,她深知农村孩子心中的理想和他们成长过程中的缺陷。孩子们有80%的留守儿童,这群孩子更是她心头最深的牵挂。小王同学父母常年在外,仅靠年迈多病的爷爷生活,双休日就成了一匹无人看管的野马。了解到这一情况,孙云云老师与他多次谈心,并和他约定:每个周末,至少给他打一个电话,前提是孩子必须在家亲自接听。在校三年,一百多个周末,她从未间断。为了给予这群孩子更多的关爱,她组织实施了党建重点工程——“1+3+5”工程。即每一名党员带领三名教师,每名教师辅导五名留守儿童,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学校开辟了留守儿童的“梦想书屋”,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去处;每学期必须家访一次,实行送温暖活动。该项工程的落实,使学校在社会上赢得高度赞誉,而她也成了300多位留守儿童的“爱心妈妈”

智慧引领,农家娃娃的成长导师

小欣胆小内向,课堂上不敢表现自己,这样的孩子在农村学校不在少数。如何让农家孩子在课堂上变得大胆自信,是孙云云老师一直苦苦思考的问题。她在语文教学中始终秉持“让学生立在课堂上的”思想,充分挖掘育人因子,引导学会主动发现、探究问题,同时也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与同伴分享成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落实立德树人之根本任务。她用爱演绎每节课,在课堂上将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在心田种下,在课堂活动中提升孩子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用汗水诠释了一个“农人”的踏实与勤勉。她是学校师生口中的“最老师”。一是上的课最多。工作以来,很长一段时间一直担任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工作量超额是她的常态,最多的时候是担任初三班主任、任教初三两个班语文,同时兼任初三年级组长,并负责学校团总支学生会工作。根据学校安排,除了语文学科,她还曾先后教过数学、初三政治、初三历史、初二生物等学科;二是上课质量最佳,不管任教什么学科,都做到了“教哪样,哪样行”(校长语)。三是“最有毅力”。中师毕业的她,工作后硬是凭着一股“拼劲”,通过社会自考完成了南师大大专、本科的学习,目前已获得教育硕士学位。

热心关怀,特殊家庭的希望使者

每年开学,学校都会进行全员家访,一些特殊家庭,孙云云老师都会亲自陪老师家访。那一年新学期,初一年级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学生小严,她是一位孤儿,平时依靠叔叔生活,叔叔一生未娶,家境极其贫困。叔叔准备让孩子辍学。她了解情况后,一次次前往她家,与其叔父交流,不能误了孩子;在学校里,从生活到学习给予孩子极大的关爱,隔三差五把孩子喊到宿舍,给孩子开小灶,加营养,逢年过节给孩子买新衣服甚至办年货,还积极联系政府,为孩子申请照顾;在学习上,叮嘱老师多关注,多辅导,给孩子以信心;后来又帮助他叔叔在学校附近的工厂找了一份零工,确保有生活来源。如今,孩子已在南京某大学读书,叔叔逢人便夸,是“孙老师给他们家带来了希望”。

真诚陪伴,学校大家庭的暖心家长

作为寄宿制学校,孩子大部分住宿,孙云云老师也一直坚持以校为家,带着妈妈、孩子住在学校,陪伴着老师和学生。2017年底她二胎待产,临盆当天还在学校管理;刚满月,便又拖家带口回到校园。在多年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时刻关心教师,及时为教师排忧解难。钱老师的母亲突发重病,她及时看望并主动和家属一起陪护病人;老师的专业发展,她努力搭建平台促其成长;在学生培养上,她带领教师努力做到全员、全程、全面,五育并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无论是老师还是工友,彼此真诚关心。中考前夕宿管大爷半夜独坐宿舍楼前陪伴孩子入睡的身影,成为家长心中最美的身影。她一直以为,陪伴能带来远行的温暖和力量,她愿意是学校大家庭的大家长、陪伴着大家一起成长。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在爱的辉映之下,真正走近孩子,在生活中教育,在善意中等待,爱的雨露定会润泽留守孩子那干涸的心田,他们定会茁壮成长。二十多年来,孙云云正是怀着这样的信念,在乡村这块沃土,培育着一批又一批“青青之苗”,让我们的农村孩子能“站直做人,心有乡愁,胸怀天下”。